当前位置:首页>>走进政和
媒体看政和 | 各级媒体报道政和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等工作
时间:2023-07-24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媒体看政和

7月18日至19日,新华社客户端、福建日报头版报道《福建政和:党建引领聚合力 产城融合促振兴》。


宽敞的柏油路修到了家门口、沿街两侧的花草郁郁葱葱、灌溉农田的幸福渠清水盈盈、一排排裸房粉刷一新……“家乡建设得越来越美了,我们农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幸福了!”在政和县石屯镇长城村,村民谢克坤老人眼见家乡一天天的变化,感慨万千。

近年来,政和县委、县政府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围绕省委“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锚定市委“五增”目标,深化实施“一统二引三聚合”乡村振兴工作机制,立足“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发展定位,聚焦打造“宜业、宜居、宜游”政和新城,用好农村“党建体检”成果,党建引领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有力推动“村村进位、整乡推进、整县提升”。

科学规划 广纳众智聚民心

“立面改造希望用米黄色的油漆,这就是村民们提出的建议。”石屯镇工农村党支部书记倪春生说。示范区建设初期,围绕如何发挥本土优势特色,打造既能带动产业发展,又能让群众满意的示范区是首要问题。

为了让整体规划科学合理,政和县组织镇村党员干部共同研究编制示范区建设方案,借助“机关联乡村”帮扶优势及科技特派员、流通助理等人才力量,聘请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全程保姆式跟踪服务,对示范区项目进行统一规划,明确“三园一区一带”的空间布局。同时,积极开展“凉亭夜话”“坐坐群众的小板凳”等活动,党员干部、群众面对面交流,广泛征集意见118个,让村民全程参与规划设计的起草、论证、完善等各环节。最终,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的思路,确定实施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带配套道路提升工程等7类18个项目,推动“山、水、产、城”一体化发展。

党员先行 冲锋在前促落实

“推动工作单单靠我们几个村干部是不够的,要带动村里的党员和群众一起干。”石屯镇西津村党支部书记张强标看着生态茶园中嫩绿吐舌的茶树新芽儿,不禁感慨。

在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大到征收水田、征收茶山、拆迁房子,小到刷个立面、立个灯杆、挖个树池,都需要党员干部到一线去协调、去推动、去解决。为使工作逐一有效落实,政和县学习弘扬廖俊波同志“能在现场就不在会场”的务实作风,坚持“党旗插在项目一线、党员冲在项目一线”,成立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临时党支部聚力攻坚,将各项工作任务按照“三化五定”工作机制细化分解,责任具体到各党员干部,倒排工期、挂图作战,通过“三天一调度、一周一会商、半月一总结”,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发挥临时党支部引领作用,带动项目所在村党员带头作表率,涉及党员的地先征、房屋立面先刷、家门口人行道先做,及时化解项目一线潜在的矛盾和难点问题,让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实践中,探索建立起西津村“三讲四动”、松源村“三前三到”等机制,有效推动乡村发展。

联动联建 振兴发展正其时

“现在种烟、种粮不会因为卖不出去发愁了。”石屯镇长城村多名烟农围坐在一起乐呵呵地谈论着。
为进一步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动共赢格局,政和县大力推行“跨村联建”做法,以示范区内带动示范效应明显的松源村、西津村作为中心村,通过支部联动、以强带弱、抱团发展,联合实施万亩良田提升示范片党建民心工程。2022年,示范区内6个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达28.1万元,同比增长9.5%,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1万元,同比增长13%。通过实行“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利益联结带动模式,鼓励支持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采取土地流转、订单农业等方式推进规模化生产,示范区共流转土地7624亩,带动农户3000多户。同时,深化“党建引领金融赋能”模式,与金融部门签订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推出乡村振兴贷帮助合作社、家庭农场解决产业发展资金短缺等问题,目前全县已发放贷款7450余万元。
政和县产城融合示范区处处振兴的气息,正是全县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接下来,政和县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省委“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部署和市委“五增”目标要求,全过程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做法,着力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奋力打造闽浙边现代化生态新城。


7月18日,新华网、学习强国、福建日报报道《政和:深山灵芝撑开“致富伞”》。




日前,廖劲萍(右)在三丰家庭农场察看灵芝生长情况。

日前,廖劲萍再次来到政和县三丰家庭农场林下仿野生灵芝种植基地,察看灵芝生长情况,并叮嘱基地负责人张应江在灵芝生长后期要注意的事项。

廖劲萍是民盟沙县支部盟员、沙县农科所高级农艺师、果茶专家,2022年6月30日作为福建省统战系统第七批下派的干部到政和县,挂职县农业农村局科技副局长。

到基地之前,廖劲萍已接到通知,第二天要召开干部挂职期满座谈会,会后挂职干部就分赴各自原单位。临走前,廖劲萍决定再到她牵挂的三丰家庭农场仿野生灵芝种植基地看看。

2021年,位于政和县镇前镇下庄村新田自然村的三丰家庭农场成立,主要开垦撂荒地并改造成高标准农田,采取“水稻+经济作物”轮作经营模式发展。

去年,第一批复垦的田地开始种植后,急需一名科技指导员,张应江找上政和县农业农村局请求帮忙。于是,刚刚来挂职的廖劲萍便被局里推荐给农场。

成为三丰家庭农场科技指导员后,廖劲萍多次前往距离县城70多公里的农场实地调研指导。“为了经营多样化,提高经济效益,我就想为农场寻找一些新的经营增收项目。”于是,廖劲萍把张应江和农场合伙人带到三明实地考察,寻找项目和技术资源,了解食用菌的工业生产、大棚种植、实验室培育等,并走访林下仿野生灵芝种植和生产等项目。

“尤溪县的林下种植灵芝项目,生长方式、环境条件很类似我们政和高山区。”张应江决定引进这个项目。

廖劲萍也觉得林下种植仿野生灵芝比较可行,多次把在三明种植生产灵芝的公司老总带到政和,实地考察三丰家庭农场,最终确定新田村林下种植灵芝项目,经过一系列的合作协商,终于让紫芝(武芝2号)落户政和。

“菌种从去年10月份就陆续运到新田基地,今年4月17日开始种植。”张应江说,今年共种植了30800筒,约280亩。目前最大的灵芝菌面宽达10厘米。

“近日测算后,发现300筒灵芝就有290筒出芝,出芝率达90%以上。”张应江说,今年是第一年试种,原本预计出芝率能达到75%就不错,没想到比预想的还要好,明年打算继续扩大种植规模。

“为做好挂职期满后政和这边的项目服务指导工作,廖劲萍主动申请担任省级科技特派员,以延长后续管理服务。”政和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许强说,廖劲萍是果茶专家,有过两次援疆经历。今年春季得知镇前镇西溪村、岭腰乡高山村等地桃树出现病虫害后,她还多次前往桃园,手把手教果农修剪、嫁接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作为农业技术人员,能为农业发展送去技术、送去服务,是最大的幸福。”廖劲萍说。

2011年以来,省委统战部结对帮扶政和,在政和设立“福建省党外干部实践锻炼基地”,先后选派7批65名党外干部到政和挂职,全力助推政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7月17日,福建日报报道《竹产业拔节而上》,其中对政和县茶竹空间创新做法进行介绍。


祥福公司已经从竹茶盘生产企业转型为竹家具、“竹空间”制造企业。图为技术工人正在车间工作。

从“茶盘”到“空间”的进化
锯竹、破竹之后,竹子便进入工业化生产阶段,“变身”各色产品。其中,在竹茶具这一细分市场,一个闽北小城的产能占全国的60%。
政和县漫山遍野的翠竹,葱茏茂盛。这里是中国南方重点林区,竹林面积46万亩;这里还是“中国白茶之乡”,世界白茶核心产区。
茶与竹的不解之缘,造就了一家行业龙头。
走进福建省祥福工艺有限公司竹茶盘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记者近距离感受到了一块普通竹板材化身为精致茶盘的全过程。高频组装机、雕刻加工中心、砂光机、榫头机等新设备的投用,让这里呈现出自动化、标准化、高效化的现代工业样貌。
早在2013年,这家企业就参与了国家“竹茶盘行业标准”起草,如今竹茶盘产能占政和县的近一半。
“这条生产示范线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专’和‘精’的问题。”福建省祥福工艺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忠介绍说,这是专门为竹茶盘标准化生产而改造的产线,每个工人的年产值从原来的35万元提高到60万元。“能效提高了,我们的市场地位就更稳固。”
即便竹茶盘供不应求,但依旧无法让杨忠满足!“企业要升级,还是要摆脱路径依赖。”杨忠说。
几年前,祥福就把转型目标瞄准了竹家具。“加工越精深,附加值越高,即使是一套小家具,附加值也相当于10个茶盘。”对杨忠来说,这笔账并不难算。
短短几年,祥福已经从竹家具发展出了“竹空间”。
在祥福竹工艺博物馆,精致的竹茶盘、温润质朴的竹茶桌、素雅的竹椅、简约大气的竹茶亭、环保耐用的竹床……琳琅满目。更重要的是,它们并非随意摆放或按门类放置,而是通过空间布局设计搭配成茶室、洽谈室、多功能会议室、户外休憩区等“竹空间”。
“很多消费者或者客户不知道买了竹家具如何搭配,我们有专业的设计师,可以进行整体设计,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祥福公司总经办主任梁东介绍说。
当地政府也在为“竹空间”推广助力!
采访期间,记者入住政和当地酒店客房,推门可见屋内家具、茶桌、软装均为竹子打造,清爽、雅致的“竹空间”令人耳目一新。
“地方政府及各大酒店优先使用我们的‘竹空间’产品,潜移默化地改变消费者的观念。”梁东说。
据透露,目前该企业的“竹空间”订单不断,在民用家居市场已占据一席之地。
从“茶具”进化到“空间”,并非简单地拓展产品线。
“做家具,竹子必须是高山竹、必须冬天砍、必须三年生,这样的竹子含糖量最低、角质化最高、硬度最高。还要经过盐水煮、烘干、炭化等一系列科学且复杂的工艺流程。”梁东介绍说,从一根毛竹变成一套家具,要经过56道工序,确保成品不开裂、不变形、不发霉、无虫蛀。
而祥福的“进化”,除长期在竹茶盘领域摸爬滚打,亦离不开当地完善的竹产业链。“从竹条、竹板到原材料深加工,一旦缺少一环,就意味着成本增加。”
同时,企业也在不断向“年轻”进化。
“我们在厦门设立研发中心,以解决闽北山区难以招到高端设计人才的瓶颈。”梁东介绍,20多位平均年龄不满30岁的设计人员已成为骨干。“他们创新意识强、美学功底深厚,最重要的是年轻,知道Z世代的品位。”
抖音直播,又为“竹空间”添了把火。梁东透露,去年3月起,祥福组建了30余人的专业团队,投入20多万元购置相关设备,开启直播电商领域的探索。短短一年多,抖音电商销售额已达总销售额的1/3。
记者了解到,祥福的“5G全链接柔性数字化工厂”建设已接近尾声。这一生产线是为了适应线上订单“短平快”的需求而建的,生产流程由线式布局取代了分散式布局。
祥福的“进化”仍在继续。


7月20日,闽北日报头版报道《让老字号焕发新活力:政和县东平高粱生态酿造观光产业园开建》。

16日,政和县东平高梁生态酿造观光产业园开工建设东平高梁生态酿造观光产业园是政和县做活“一瓶水”,推动“酿造+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项目。项目规划面积135亩,总投资5.64亿元,主要建设集研发、酿造、交易中心等为一体的综合楼,文化创意园,万吨地下酒窖,酿造工艺展示体验馆,酒文化广场及停车场等基础设施与旅游功能设施
东平镇是千年古镇,素有“茶乡酒镇”的美誉。好山好水出佳酿,凭着特殊的地理条优质的水源和独到的酿制工艺,这里出产的东平高梁酒名声远扬、
据政和县志记载,在东平古镇,明朝时期当地白酒酿造工艺就十分发达,民间酿酒工艺及配方至今流传,村民家庭式酿造白酒现象十分普遍。东平高梁酒正是对千年古镇白酒酿造历史的传承。
“东平高梁的芬芳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小盆地气候和金峰山优质的水源,靠的是“一水二曲三工夫’。福建东平高梁酿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步瑞说。创办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的东平高梁酒厂1997年倒闭,闻着酒香长大的张步瑞不想让东平高梁酒酿造技艺失传,与原酒厂的部分老工人一起,于2003年创办了东平高梁酿造有限公司
在传承传统工艺基础上,公司引进高梁酒酿造新工艺、新设备,与福建省轻工研究所等科研部门合作,产品行销本省及上海、湖南、江西等地。
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能3000吨,产值3.5亿元,将进一步延伸东平“酿造+”产业链,扩大东平高梁酒的知名度,让老字号焕发新活力。



7月18日,闽北日报头版报道《政和着力推进养老工程建设:托起老人幸福晚年》。

14日上午,记者来到政和县稻香茶场的社会福利中心二期项目(政和县生态休闲养老中心)建设工地,只见三栋大楼主体已经建成,正在进行内部装修以及绿化、排污管道铺设等附属配套工程。“全部工程将在7月底迎来初步验收,我们正抢抓工期,按时序推进项目建设。”承建单位鑫泰集团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魏重水说。
社会福利中心二期项目是政和县“十四五”养老重点项目,也是县委、县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项目总投资5500万元,用地面积60余亩,主要建设老年公寓,设计床位257
张,同时配套建设占地面积近14000平方米的景观绿化工程。“目前项目建设已进入尾声,我们正积极对接各类大型养老机构,致力打造中高端的旅居养老公寓。届时,入住的老人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随着季节变化而迁居,在旅居中享受老年生活。”政和县民政局局长魏重胜说。
社会福利中心二期项目边上是一期项目,分为老年养护院区、儿童福利院区等功能区集养老、残疾人康复、孤残弃儿童抚养等多功能为一体。一期项目已于2019年底投入运营设有服务床位152张
如今,政和县实际运营中的养老机构共有8家,养老服务床位数2149张(含在建),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40.47张,已提前实现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35张的省上既定目标。此外,政和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开展社区居家养老专业化服务,融合城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在城区范围为老年人特别是高龄、空巢、独居、生活困难的老年人,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


7月16日,闽北日报头版报道《政和加快推进产教融合项目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12日,笔者在政和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产教融合(一期)建设项目现场看到,工人们正在开挖基础、安装梁板钢筋,一片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目前项目已完成总工程量的56%,预计2024年5月前可实现竣工验收。”政和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产教融合(一期)建设项目经理叶大强介绍,随着近期气温逐渐升高,施工方采取错峰施工、配备防暑药品等方式,做好施工人员的防暑降温工作,确保项目平稳、有序推进政和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产教融合建设项目总投资1.08亿元,总用地面积6.6万平方米。一期拟新建教学综合楼、教职工宿舍、学生宿舍等基础设施,同时配建地下室、运动场、消防系统等附属工程,可容纳2000名学生就学,将于明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
政和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产教融合建设项目是政和县高质量推进“产、城、人”融合的一个重要项目之一,毗邻政和经济开发区。该项目建成后,将重点办好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等专业,使学校成为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培训基地,为政和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我们将搭建好校企合作平台,通过重点学科建设、技术人才培养、职业技能培训等方式,更好地解决企业用人用工问题,进一步增强园区的吸引力,推动茶、竹、机电产业发展,助推政和新城建设。”政和县教育局副局长范伟楠说。
2021年以来,政和县立足“小县大城关”发展格局和“南扩西进”发展方向,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深入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聚力推进“政和新城”建设。除政和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产教融合建设项目外,政和县还先后实施产城融合项目12个,总投资26.25亿元。



来源:新华网、新华社客户端、学习强国、福建日报、闽北日报


 
本院概况 领导班子
管辖范围 相关法规
检察历史 检务指南
检务公开 工作职能
 
【清明节】最好的缅怀是传承 最好的纪念是奋斗
【清明节】最好的缅怀是传承 最好的纪念是奋斗
举报电话
 
政和检察微信公众号
政和检察微信公众号
政和检察官方微博
政和检察官方微博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福建省政和县人民检察院 地址:政和县南大街137号

政和县人民检察院.政务 闽 ICP 备2024046361号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

技术支持: 正义网 备案号:京ICP备10217144号-1